USTC CS PLSE 历史(2017-2023)的个人视角
今天早上背单词(是的,你没看错,我还在背单词,而且用的还是欧路词典)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:
You don’t write because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, you write because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.
所以这里就记录一下吧。因为之前在评课社区也发过相关的内容,但是感觉不妥还是删掉了。这段历史显然是宏观历史中的一部分,是个人视角。计较的话你赢了(赢在计较成功了,输在片面的看历史)。
自己的历史都可以在 About Me 中找到。这里说说我所经历的CS。
虽然所有的路都是我自己走的,我也承认我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为自己的未来负责,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从CS角度来吐槽一下。
以下是我的成绩单。纵观前4个学期,所接受的编程训练是相当少的。并且很大程度上由于在操作系统(H)(是的,这个估计会成为我一身遗憾了)的大失败,导致在大三这一年实际上就十分难看了。
No Programming, No Experience, No Choices. 直到现在,我也不敢说我对什么东西特别感兴趣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自己摸索不太现代的课程和自己内耗上,真就是应了 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中的“有些同学”了。rainoftime 曾在 ChinaSoft2024上说过,多coding,从coding中发现问题。是这样的,兴趣也是从coding中产生的(当然也有条件了,需要自己主动保护兴趣的火焰,需要有足够的韧劲,需要总是思考和搜索如何破解困难)。
160个学分是合格线,但不是优秀线。评价指标是约束,不是促进学习的东西。任何时候评价指标都是lower bound而不是upper bound。如果160个学分里面再水几个学分(指无法获得新的认识,而不是说水一些慕课),那真是更拉胯了。
Anyway,下面吐槽一下课程。
首先是程序设计1,显然在现在这个阶段,Go语言可以作为C语言级的替代作为入门课程。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除了不能说清楚手动内存管理的概念之外,其他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可以将清楚。此外还具有包管理器和丰富的生态支持。Python当然也是要介绍的,其生态相较于Go更加丰富,并且还是动态语言,写起来也更有灵活性。
然后是程序设计2了,介绍C++但是又只介绍到C++11的内容,Modern Cpp Tutorial,C++14以上就没有了。真是可悲啊。推荐cppreference给新手。不是所有人都会看manual的诶,难道不是尽快上手才是王道,哪有直接推reference的。
还有怎么一点函数式编程的影子都没有呢?甚至llxx在组成原理课上都推荐了函数式编程。这是为什么呢?答案藏在17年以及之后的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中。是的,有一拨人在17年走了(2025年揭秘也影响不了什么了吧,大概,自己学不好确实是自己的事情,很多机会错过了找回来不是不可以,但是代价就会很大),然后就留下了这个烂摊子。
再说说软件工程(这里直接跳到这里了),为什么从21年开始(也就是18级开始)就变成了纯理论课呢?因为 计蒜客 事件之后这门课就变为基本纯理论课了。然后18、19级就成为历史的尘埃了。(当然我更是尘埃中的尘埃了)
算了,经典夜间emo,先写到这里吧。
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!